感統訓練不只是孩子一個人的事,家長也要堅持。大部分家長在家里并沒有按照要求給孩子開展家庭訓練,當然也就不會有效果。為什么家長明知感統訓練很好,卻不陪伴孩子開展訓練呢?
經過調查,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個:
一、家長自己本身感統不佳,不會玩。把感統訓練真的當成“訓練”,逼迫孩子按“標準”完成,有些年幼的孩子玩了幾天覺得無趣就不肯再繼續,而家長技窮,不會變化,不會增加趣味性,為了完成任務而態度生硬,孩子根本不會配合。
二、家長能量不足。陪伴孩子開展感統訓練是一件非常耗能的事,家長如果自身能量不足,很容易就累了,累了之后顯得耐心不足,對孩子無法正確鼓勵,孩子不開心,家長亦不能陪同孩子堅持下去。
三、家長看不懂孩子。當全面開展感統訓練之后,孩子的生命成長會重啟,如果訓練的量不足,會形成孩子自行尋求彌補,變得很“調皮”,家長不明白,老師說孩子會變好,孩子怎么越變越“壞”。身邊其他家長對感統理念不了解,不認同,抓住孩子當下的“壞行為”攻擊協助者,使得感統訓練成了家庭中的矛盾。
四、不了解“擺蕩期”。訓練一段時間后,孩子發生改變,家長會很開心,認為孩子已經變好了,訓練也就放松了。這時孩子的舊網絡還沒有消退完畢,新刺激停止,舊環境和習慣又給舊網絡提供養分,外在呈現就是“壞習慣又回來了”。家長得出結論,感統訓練沒用,過段時間又反復了。
五、家長沒時間。每天半小時的感覺統合訓練,對于一個正在發育中的孩子而言,是非常必要的。然而現在這個時代,家長們生活壓力較大,工作繁忙,內心焦慮,沒有心思也沒有時間陪伴孩子。
六、很多家長自身雙側分化、本體覺不成熟,常常心被身困,想做,身體卻不肯動,最終也不好意思再向測評師求助,孩子就失去了重新成長的機會。
“沒時間”、“沒能量”、“沒方法”、“看不懂”......各種理由不能持續給孩子進行感統訓練,其實只要堅持一段時間,就能收到孩子成長的喜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