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,孩子現在感統失調,長大了是不是就好了?
現在很多城市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,所以整個家庭都圍繞著兒女轉?!昂谧炖锱禄?,捧在手里怕掉了”是很多家長的心態。這樣的過度保護,使得孩子失去了鍛煉大腦和身體各大感覺系統協調運作的機會,以至于很多的城市兒童有
感統失調的癥狀。
然而,很多家長天真地認為,孩子感統失調不是病,而是孩子還小不懂事,長大就好了。感統失調確實不是病,但是如果不及時調整,孩子長大了就晚了。
為什么孩子會感統失調? 一、生育原因
準媽媽 “養胎過度”、“城市病”、“胎位不正、早產、剖腹產等非正常生育情況”,導致孩子出生后出現的“先天”感統失調。
二、家長的過度保護
由于家長的過度保護,大大降低了孩子感知大自然的機會。為什么常常說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,就是因為大自然從小就在鍛煉我們感統的敏銳度。
三、強勢的父母
“孩子應該盡早學習,要是將來上學跟不上怎么辦”,這是一些家長的想法,但是過早的學習往往給孩子不斷的帶來壓力,然后給孩子報各種學前班、補習班。父母的強項專制,造成孩子沒有主見,自信心不足,更會導致孩子情緒控制差,內心脆弱焦慮。
四、家長過分的溺愛
因為家長的溺愛,導致孩子不愿自己親自動手,有些孩子甚至在家里對父母囂張跋扈,這樣的孩子往往造成脾氣急躁,以自我為中心,我們口中所謂的為了孩子,都是在阻礙孩子們的發展,導致孩子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。
五、現代都市生活電子產品的影響
為什么80、90或者農村的孩子不易得感統失調呢?是因為他們的童年沒有手機,電視也很少。每天的娛樂活動就是,和好朋友們一起做游戲,穿梭在田野與森林,親密接觸大自然,從小就在做“感統訓練”。
為什么感統失調不會自愈呢? 這要從大腦的發育開始講起。首先來說大腦的組成部分。我們的大腦,更準確的說是“腦神經系統”,大致上分為三個區域:
一、收集來自各個感覺器官(視覺、聽覺、味覺、嗅覺、觸覺)和體內各部分信息的區域。
二、負責處理這些信息,做出回應,并儲存這些信息的區域。這個區域是我們大腦中最重要的區域,也是頭顱中那個叫作做“腦”的器官的絕大部分。一般我們談到思考、情緒、記憶、性格等時所說的腦,便是這部分。
三、負責執行大腦做出的決定,傳至身體各部分去做出相應的配合行動。
大腦三個區域的信息傳遞方法是:信息使用電脈沖在神經元中傳送,信息到達神經元末梢時,會釋放一些生化物(神經遞質),另一個神經元用自帶的“接收器”(受體),便會接受生化物,然后經過同樣的方法傳遞到下一個神經元。
而一個成年人的腦有1000億個神經元,每個神經元,往往與10000個以上的其他神經元連接,這就構成非常非常龐大的神經元網絡,由此可知,傳遞信息復雜過程是多么駭人的巨大、快速和全面。
(神經元)
當一個生命在母親的體內孕育時,腦纖維組織會在受孕后第23天開始形成,神經元會在懷孕第40天左右出現,并急劇分裂、發展。
在短短的4個月里,神經元的數目會達到2000億,2000億個神經元爭取各種機會相互聯系,活動最強的1000億個會成功取得聯系,另外1000億個會被淘汰掉。
嬰兒出世,開始獨立生存,外界的刺激既多且密,神經元的連接網絡集聚發展,有時候,其增加速度每秒鐘可達30億個連接點!在8個月時達到最高峰,會有1000萬億個連接點(最高峰,在三歲左右)。
達到最高點后,又會淘汰一次,剩下500萬億,這一過程,在孩子12歲左右完成,此后人一生的神經元連接網絡,基本維持在這個數字,即大腦基本發育完全。
而人的感覺統合是視、聽、嗅、味、觸、五種感官及本體(肌肉、關節、骨骼等較為深層組織的感覺)獲取信息,經前庭系統過濾后傳至大腦各大功能區域,經整合、分析的結果,通過大腦額葉區發出具體思想、語言、行為的過程。
所以,為什么感統失調長大不能自愈?就是因為感覺統合這個過程是在大腦內完成的,而人的大腦在12歲就基本發育完全,一般不會再變。
因此,若從小有感統失調且不進行調整的話,到了12歲之后基本就固定了,再想來調整也晚了。因此,有感統失調的孩子應當早作打算,早發現早矯正,努力引導恢復,爭取做一個健康的寶寶!